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

KUNMING HUMAN RESOURCE
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

          您的位置: 首页 > 正文

张文生:务工人员的“勤务兵”


发布日期:2019/9/19

浏览次数:840 次


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一个,是地处珠三角腹地,着改革之先鞭的“禅城”佛山;

      一个,是位于四川省西南,境内群山嵯峨的“月城”凉山。

      两地相距1800多公里,之间山千座水万重,目前尚未实现航班或高铁直达。2016年8月起,佛山与凉山开展对口扶贫协作,展开了一场情深意长的牵手相助……

      浇花浇根,扶贫扶业。劳务对接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。佛山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部副部长张文生,便是投身于此项事业的优秀工作者代表之一。



唱好劳务协作“双城记”


      在佛山市东菱集团的一间车间,来自凉山州金阳县甲依乡拉木觉村的阿米吉正,正在生产线旁装配零件。接受培训后,他已能熟练地完成小组长布置的各项任务。

      劳务输出是凉山州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。去年,该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9.56万人,实现劳务收入218.27亿元;其中输出贫困劳动力6.107万人,实现劳务收入9.304亿元。

      为帮助务工者走下“云上的村寨”,“老兵”张文生主动请缨,挑起重任。随后,在佛山与凉山间往返成为其工作常态。

      金沙江畔,自古行路难。张文生常与当地人社干部驱车上百公里,颠簸数个小时,调研劳务对接需求,宣讲用工帮扶政策。进山的路坡陡道窄,崎岖不平,还有许多急弯险道。车轮边就是悬崖,悬崖下就是湍急的江水。山区时而天晴,时而雨,云遮雾挡下能见度几乎为零,极为危险。

      过了“交通关”,还要过“海拔关”。“每次到凉山都会有高原反应,耳膜嗡嗡作响,太阳穴如同被绳子紧紧勒住。”张文生说,可当看到彝族传统屋舍出现在眼前时,这些不适又都被抛到脑后。

      张文生回忆,他第一次走进凉山群众家中,石块垒的院落,泥土糊的墙壁,屋内火塘里的余烬,墙脚堆放着已长出芽的洋芋,满眼所见让他打心眼里着急。

      “当地生态脆弱,产业底子薄,‘走出去’成为贫困群众的现实选择。我们也鼓励彝族年轻人多出去务工,见世面,开心智。”张文生说,刚开始,彝族同胞更信赖同村的劳务经纪人,对通过政府介绍外出打工存有疑虑。他通过当地村干部翻译,积极与彝族同胞交流,以实打实的案例和政策让他们吃下“定心丸”。

      近3年来,张文生带着使命感接好劳务协作的“关键一棒”:他先后6次赴劳务输出地区,筛选出超3万个优质岗位信息向凉山州各对口帮扶县发布,做到人岗匹配;组织20次数百家企业到对口帮扶县开展精准扶贫劳务对接活动。

      跛行千里,终有所成。2018年,凉山向佛山输出劳动力6718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59人,是2017年的11倍,稳岗率达到七成,佛凉两地的劳务对接任务超额完成。

      “背后有两地政府‘撑腰壮胆’,怕什么!”阿米吉笑得格外爽朗,“之前招工时的承诺都兑现了,感谢政府给我这个机会。”雨露所至,梦想生根发芽,他正盼望着尽早穿上属于技工的“红工服”。


啃下稳岗留人的“硬骨头”


      挥一挥手,杨汪敏作别送行的阿妈。几分钟的时间,阿妈的身影就在汽车驶过的扬尘中模糊不见,熟悉的卡哈洛乡大火地村从车窗外不断后退,成为远处的风景。

      经过两天一夜的长途跋涉,2018年12月4日,杨汪敏和200多名凉山州务工人员平安抵达佛山市顺德区。

      “我们不仅要把岗位送到凉山兄弟手中,更要帮助他们适应环境,端稳饭碗,提升技能,寻求发展,这个任务不比招工容易。”张文生说。

      “我们提前挖掘了上千个合适岗位供他们选择,确保他们到了就进厂,就业能满意。”短短一句话的背后,是张文生和凉山州随行干部、佛山市各区人社干部以及用工企业负责人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。

      在落实精准扶贫和劳务对接工作过程中,大大小小的困难和问题有很多,多年党性锤炼和工作经验,让张文生成为资深的解题专家。

      “贫困务工人员在我市工作期间,有时会发生要求换岗调岗、集体返乡等突发情况。”张文生说,“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妥善处理,耐心细致地做好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,并协调用人单位尽全力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。”

      2016年4月,佛山市在湖北郧西县举办了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对接交流活动,14名贫困务工人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。张文生协助当地人社部门,组织护送这批务工人员到达佛山,并分别安排到企业。由于这批人员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外出打工,思想波动较大。发现这个“苗头”后,张文生一连几天到各个工厂回访,指导企业做好住宿伙食、入职培训、心理咨询工作。在他的劝导下,大部分务工人员都自愿留了下来。

      “感谢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,有效解决了招工问题。”星星制冷人力行政部部长雷军雄表示,目前,他们企业有凉山州籍务工人员160余人,平均月工资达5000元左右,稳岗率也保持在90%以上。

      “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凉山州籍务工人员引得进、留得住、扎下根,即使跑再多路,吃再多苦,也甘之如饴。”张文生表示。


蹚出就业扶贫的“创新路”


      早在2009年,佛山市人社部门便开始扎实推进与对口帮扶地区开展劳务对接工作,先后与省内外20多个对口帮扶地区建立劳务对接关系。10年间,张文生与同事累计组织了96次2395家企业赴省内外开展对口帮扶活动。

      “要干好扶贫工作,光凭一腔热血远远不够。既要脚踏实地,又要目光长远,创新谋求突破。”张文生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
      以往,在统计贫困人员信息的过程中,佛山是根据输出地提供信息进行电话访问、短信摸查,但多数贫困劳动力防范心理重,不愿透露个人情况和就业信息。

      为此,张文生及时调整摸查方式,充分发挥扶贫地区派驻佛山市前方工作组的作用,从五区各自挑选一些愿意配合扶贫工作的老乡,与他们建立微信群、QQ群,以1名老乡联系10名及以上贫困劳动力的方式进行就业信息核实,有效提高了摸查效率。

      近年来,佛山市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公共就业”人才服务模式。张文生参与推动了佛山人才网“精准扶贫/劳务对接”就业服务平台建设,实现线上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。此外,他还协助启动“凉山州智能化招聘求职信息服务平台”项目。该项目计划为凉山州11个贫困县建立信息服务平台,并与“佛山人才网”招聘系统对接,不定期组织开展远程可视招聘活动,打造劳务协作新模式。

      “张文生有着坦荡的胸怀,十年如一日奋战在一线岗位,即使工作再忙,压力再大,也总是微笑面对。”佛山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陈爱民评价。

      几年前,张文生的妻子身患重病,儿子又在备战高考,工作、家庭“两头挑”,让这位中年汉子早早霜染双鬓。每年至少有1/4的时间在外出差,跟家人聚少离多。而妻子的最终早逝让他留下了无尽遗憾,但顾全大局的张文生从未主动向组织提及个人困难。

      来自佛山的春风,轻拂着凉山的村村寨寨。而彝族同胞一句句表达感谢的“卡莎莎”,也温暖了张文生的心。

      “就在那一年,去了大城市,去城里打工,挣钱娶阿惹。你也去打工,我也去打工,想要一个好的未来,因为人总是要越走越远……”

      彝族青年悠扬的山歌回荡在千里打工路上。张文生希望,未来,这首歌能唱得更加响亮,而自己也能在这条路上,陪伴他们久一些,再久一些。